没有王氏在的日子,曼春只觉得日子无比惬意,没有人盯着,也没有人时时刻刻的给予压力,轻松的日子好像白驹过隙,很快就过去了。

早在王氏上一年回京时,便和各家联络过了,这回女儿从泉州回来了,她不免要带着唐曼宁去娘家和故旧那里转一转,好把这几年一直未在京城生活的唐曼宁介绍给亲朋好友,但是既然唐辎不在京城,王氏自然也就不会带着庶女曼春出门。

说起来,王氏自问对唐家未曾有过亏欠,可唐家待她如何?唐辎又待她如何?

一个庶女罢了,难道还指望她像亲生女儿那般体贴呵护?呵!任是谁家也没有这样的道理。

唐曼宁对母亲的固执实在有些无可奈何,等到她从外祖王家回来,趁着王氏疲乏小憩,悄悄儿将自己得到的礼物分出了一部分用匣子装了拿给曼春,那匣子里有首饰、玉佩、衣料还有衣裳,曼春只留了块衣料,“这不过就是个意思,姐姐能想着我,我已经很高兴啦!”

唐曼宁就叫人把自己得的衣裳料子抱了来,曼春却不过情面,知道唐曼宁穿鲜艳的好看,就又挑了两块颜色浅淡的收下,说可以用来做裙子。

唐曼宁松了口气,其实她还有从曾外祖母王家三太夫人那里得了两匹上赐的绸缎,漂亮极了,却不敢拿出来,怕惹了母亲不高兴。

唐松从外头回来,听说母亲和妹妹回来了,就将他昨天派人去外头寻来的那些好吃的好玩的拿了出来,尤其里头还有几匣子京城如今正时兴的堆紗花儿,直接给了两个妹妹,叫她们分一分。

曼春见那几匣子花儿个个精致非常,就知道价钱一定便宜不了,况且这种东西各人有各人的喜好,有喜欢艳丽的,有喜欢素雅的,勉强不得。

唐曼宁挑了一支大红牡丹,一对粉芍药,还有一对湖色的闹蛾儿,便叫曼春去挑,曼春对这些东西其实不甚在意,平日里戴花的时候也少,除非是出去见客人,否则便是几根簪钗头绳了事。

她平时也不常穿艳色的衣裳,便捡了一支月白色的蟹爪菊,一对大红海棠花,一簇嫩黄色的茶花。

唐曼宁见了她挑的这几样,点点头,“还行,”又从匣子里翻找出一对与她相似的粉芍药,搁在曼春面前,“这个也留下吧,下回咱们一块儿戴出去,一样的颜色才好看呢。”

曼春抿嘴笑笑,算是应下了。

唐曼宁把剩下的堆纱花儿匀了匀,装成四个匣子,每个里头都是差不多的东西,唯独给江溆的那个匣子比旁的多了一对粉荷花,这也是应有之意。

江溆住在太夫人的院子里,二房和三房的院子则在长房的后头,唐曼宁怕小丫鬟过去了说不清楚,就派了葛嬷嬷去了庆僖堂,又打发了云珠和玉珠去二房三房。

唐曼宁的安排已经是极妥当的了,没想到就算是这样,也闹出了事来。

唐曼锦比唐曼颖和唐曼瑗都大,一向以姐姐自居,偏又不懂友悌弟妹,事事都要强出头,她也是听说唐曼宁回来了,便来找唐曼颖一起商量,见长房给三房送来了两匣子上等堆纱花儿,便去看了两眼,得知自己也有,就赶紧回去了。

偏她是个不知足的,回房看了自己的,觉得有几朵不太称意,便抱了匣子来要和唐曼颖换,唐曼颖看上去柔弱,却不是没脾气的,顿时就掉了泪,让人看了,还以为是唐曼锦又欺负人了。

唐曼锦就恼了,她这一恼,唐曼颖也只好收了眼泪,只是那副样子怎么看怎么委屈。

唐曼锦终究还是从唐曼颖那里换了两支“好看的”才罢休,她喜欢艳丽的颜色,也喜欢艳丽的花,就想再看看唐曼瑗的,唐曼瑗嫌她们闹得慌,早就避开了,却被唐曼锦追到了卧房。

“你有完没完!太过分了!我凭什么就要将就你?”唐曼瑗大声道。

都是拧脾气,谁也不后退。

然后就吵了起来。

二房三房只隔了一面墙,别说吵架,就是平时说点儿什么,但凡声音略大些,都可能被隔壁听得一清二楚,吴氏闲来无事,正在屋里听老嬷嬷讲闲话,蓦然听见自家闺女的吵嚷声,立马坐不住了,就怕女儿在田氏那边会受什么委屈。

田氏原本也没在意,心想这不过是小丫头们拌嘴罢了,这个年纪的小姑娘总是活泼些,针尖儿大的事儿也当成了不得的大事——直到听到吴氏的喝骂声。

她才坐不住了。

云珠和玉珠回来将事情这般如此的说了一通,“二太太把五姑娘打的脸上一个红红的巴掌印儿,三太太不干了,带着五姑娘去找林夫人说理去了。”

姐妹俩相互看了一眼,唐曼宁懊恼道,“早知道就不分给她们了,没得多事!”

曼春想了想,有些不确定,“这事儿别再沾上咱们……”

唐曼宁茫然,“不会吧……”

“未必不会。”

这件事最终的结果是各打五十大板,吵架闹事的在林夫人跟前都挨了教训,不仅她们,连大太太和唐曼宁唐曼春也遭了池鱼之殃,大太太被林夫人教训说不会教养孩子,“不过是几朵花儿的小事,宁姐儿也有不当之处,既然长幼有序,如何就弄得姐妹之间争吵不休?依我看这是你平日里疏忽以待,没把心思用在正道上。”

大太太作为长嫂不能使妯娌和睦,二太太和三太太在小辈面前也失了做长辈的体统,被林夫人勒令去祠堂下跪请罪,诵读《家规》百遍,几个小的倒是不必罚跪,但是却也未能幸免,各人限一月之内罚抄《女诫》百遍,《孝经》百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