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衣裳

童妈妈带了两个婆子去了绣房,不过半个时辰就气呼呼的回来了。

针线房的管事娘子也不直说不给做,只是带了童氏里外溜了一圈,指指这个,点点那个,个个都是有活儿的,都赶时间。

这般推诿,童氏哪里还不明白?也不多啰嗦,把头前塞给那管事娘子的二两银子要了回来,也不理会人家难看的脸色,扭头回来了。

回来就告诉了曼春。

“绣房不给做?”曼春并不意外,王氏没有多说就让她分出来单过,又怎么会让她轻轻松松的过日子?

想起韦妈妈在绣房里趾高气扬说的那些话,童妈妈气得肝疼,“没了张屠夫,难道还吃带毛猪不成!”

“姑娘,咱们自己做吧,叫两个人给我打下手,有个几天的工夫也就做出来了。”

曼春听了却松了口气,这后院哪一处不要听太太的调遣?她还真怕针线房的把她的布料拿过去压着,那才真是耽误工夫呢。

这些人一季的新衣,就是有小丫鬟帮忙,也不是童妈妈一人能做出来的,眼看着就要过季换装了,该给丫鬟婆子的衣裳拿不出来,底下人面上不说,私下里还指不定怎么想呢,多来两次,还有谁肯听她的?

想到这儿,曼春道,“妈妈别气了,牛不喝水哪儿能强按头?这回您给做了,难不成以后都这样了?咱们刚搬过来,总要起个好头,妈妈您看这样成不成,去外头找家口碑好些的衣裳铺子,让他们给做。”

童氏吓了一跳,没想到自家姑娘会提出这么个法子,“那怎么行?姑娘的衣裳……”

“至于我和妈妈的衣裳,自然还是由妈妈来做,”她眨眨眼,打趣道,“我给您打下手。”

这么一说,童氏倒笑了,把疑虑撇开了,“去外边儿做倒也不是不行,就怕不如家里针线房的手艺,底下人穿不惯。”

童妈妈是怕底下人议论些不好听的吧。

曼春耐下心来解释,“所以才说找口碑好的。这么些衣裳,我也舍不得让妈妈累着,再说了,去外面做,总不会比该发衣裳的时候拿不出衣裳来更糟糕,那些针线铺子就指着手艺过活呢,让他们做,说不定比家里针线房的还尽心些,也不怕他们偷工减料。”

这倒是,大户人家的针线房,左不过就是那些事儿。

童妈妈一时气愤言语粗鲁了些,正怕吓着曼春,见曼春不急不躁的,她也气平了不少,“我这就去。”

童氏还记得有一年太太赏给二姑娘半匹大红绸子的衣料,当时她因为扭了手指不好做针线活儿,就把衣料、丝绵和做内衬的细纱拿去针线房,跟针线房的说好了做两身袄裙和一件厚斗篷。姑娘身量小,用不了多少料子,拿过去的东西只多不少,满打满算还能剩下些,多出来的那些她也没指望能拿回来,这都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儿。可后来到手里的却只有一身袄裙和一袭轻得能飘起来的薄斗篷,做衣裳的绣娘说给的料子不够,只能做这些,去找针线房的管事娘子,对方却只哼哼哈哈。

连主子都敢作践,还不是因为二姑娘没有依靠?

势不如人,也只好低头。

曼春笑眯眯的,“街上有卖瓜子花生什么的,妈妈捎带些回来吧。”

童氏出了一会儿神,叹了口气,到底还是点了头,去前院说了一声,领了对牌,就领着两个婆子出去了。

童妈妈回来不仅带了瓜子花生,还买了些鱼鲞腊肉,“正好路过腊味店。我瞧着那醉蟹极好,就是太寒凉,姑娘身子刚好些,吃不得,才没买。”

晚间吃饭,厨娘给上了一道小炒腊肉,一道鱼鲞蒸肉,一道虾茸鸡蛋羹,和一道瓤萝卜,曼春就着吃了些稠粥,两道肉只夹了几筷子,她知道童妈妈喜欢鱼鲞,就把鱼鲞蒸肉给了她,南星不在,小屏爱吃肉,小炒腊肉就给了小屏。

吃得皆大欢喜。

……

点检行李

她这院子本就不大,现在又让她给各人分了工,两人一组,有点检桌椅板凳的,有数算院中花木的,有收拾衣裳的,童妈妈略识几个字,她屋里的摆设就交给了童妈妈,她四处走走看看,小五看着里里外外的忙乱,忽然想到一事,“姑娘,茶房里堆了不少茶叶,是不是要理一理?”

茶房虽小,事情却不少。

小五把那几罐茶叶抱了来,曼春拿起来看了看,那茶罐样子颇具古风,“这个怎么像是没动过的?”

小屏道,“姑娘忘了?您先前说喝这个养人,跟大少爷换来的,可又不喜欢这个味儿,喝了一回就不喝了。”

这样的小事曼春哪儿还记得?她捏了一小搓闻了闻,道,“把这个给我冲一盏来。”

“这是去年的茶,味道已陈了,姑娘要喝,还是喝新的吧?”

“没事,尽管冲来。”

金红色的汤水,香气馥郁,曼春喝了一口,品了品,“先前不爱这味儿,这会儿喝着,倒是绵香得很,留下吧。”

有了这一茬,后头又翻出几样子茶叶,曼春挨个儿尝了,留下了两三种,其余的都让人送到厨房。

……

求问

唐辎暗自叹息,虽在外头经历了几年风雨坎坷,但观其举止,仍是个懂礼知分寸的——好好的贵介子弟到了这等地步,也着实可叹,便有心帮助一二,问他,“你以后有什么打算?总不能一直就这样吧?”